盛夏时节,烈日炎炎,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到闷热难耐,还可能引发一种常见的健康威—中暑。
中暑的定义:
广义的中暑:可以用来描述从轻微症状如热疹、热痉挛等到致命性热射病等一系列广泛的疾病,即热相关疾病。
狭义的中暑:以机体失代偿后核心温度升高为特征,包括热衰竭和热射病。
(来源: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年7月28日 第44卷 第7期)
中暑的分类:
根据致热因素的不同,中暑和热射病可分为“经典型(非劳力型)”和“劳力型”两种。
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占中暑的8.6%~18.0%,以核心温度升高超过40℃,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,以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,表现为意识障碍、肝肾衰竭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、心力衰竭、横纹肌溶解及癫 发作等,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,死亡率极高。
展开剩余78%严重威胁着军人、消防员、运动员、户外劳动者等职业群体,以及部分热调节功能不全的老人或儿童的健康和安全。
(来源: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年7月28日 第44卷 第7期)
一张图分清典型热射病与劳力型热射病区别:
(来源:默沙东诊疗手册作者:David Tanen, MD, 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at UCLA 已审核/已修订3月2023)
中暑的临床表现:
暴露于高温(高湿)环境和(或)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,出现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一项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:
①头晕、头痛、反应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;
②口渴、心悸、心率明显增快、血压下降、晕厥;
③恶心、呕吐、腹泻;
④大汗或无汗、面色潮红或苍白、少尿或无尿;皮肤灼热或湿冷、肌痛、抽搐;
⑤发热。
(来源: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年7月28日 第44卷 第7期)
中暑预防:
一、加强中暑科普教育;
二、识别中暑易感人群;
三、环境因素风险评估;
四、高温气候条件下活动注意事项
1、热习服:可以增强出汗和皮肤血流反应,提升血浆容量,平衡水电解质,稳定心血管功能,降低代谢率和产生热应激耐受,从而达到预防中暑的目的;
2、注意补水与良好休息:运动中大量出汗可导致钠盐丢失过多,大量补充普通水可出现低钠血症,低钠血症可诱发热痉挛和热晕厥。口服等渗盐液或者口服榨菜+矿泉水能快速补钠,达到缓解痉挛目的。缺水亦可导致汗量减少,会增加核心温度,加重热损伤程度。意识清楚时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效果相当。由于软饮料、含咖啡因饮品、含酒精饮品会影响水分的吸收,不建议用于快速补水。
五、衣着与装备;
儿童中暑救治流程:
该共识从儿童中暑流行病学、发病机制、预防、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5个方面总结了儿童中暑的年龄特点及预防、救治要点,填补了国内儿童中暑相关领域的空白,为儿童中暑的防治提供了依据。
在儿童中暑的预防和救治过程中,科学补液是关键环节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,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(ORS)是预防和纠正脱水的可靠方法。其中,罗宝康补液盐散(Ⅲ)作为符合WHO标准的口服补液盐制剂,其低渗配方能快速补充儿童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,在预防中暑、辅助退热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,是家庭药箱中值得常备的高性价比选择。
盛夏高温持续,防暑不容忽视。无论是户外工作者、运动爱好者,还是老人与儿童,都应提高防暑意识,做好科学防护。若出现中暑症状,请立即转移到阴凉处,及时补充电解质,必要时就医处理。科学预防、快速识别、正确处理,才能平安度过炎炎夏日!
发布于:四川省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