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对于气血虚的人来说确实可能面临更多身体不适,这与季节特点、气血虚的生理基础密切相关。
1.夏季气候对气血的消耗更剧烈
阳气外浮,内里空虚:中医认为夏季阳气升发,人体气血趋向体表(如出汗、皮肤血管扩张),导致内脏(脾胃、肝肾等)相对气血不足。气血虚者本就“内里空虚”,夏季更易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症状。
暑湿伤脾,气血生化不足:夏季多雨潮湿,湿邪易困脾(中医称“脾喜燥恶湿”)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。而气血生成依赖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,脾虚则气血生成“源头枯竭”,加重气血虚。
出汗过多,气随津脱:出汗是夏季散热的自然反应,但气血虚者往往“气不固津”,出汗后易伴随气短、乏力(中医称“气随津脱”),进一步耗伤气血。
2.气血虚体质的夏季特有短板
体温调节能力差:气血不足导致身体“温煦”功能弱,夏季可能出现“外热内寒”——体表怕热易出汗,但四肢、腹部等部位却感觉发凉,甚至腹泻。
心肺功能更易受影响:气血虚者心脏泵血能力较弱,夏季高温使心率加快、耗氧量增加,易引发心悸、胸闷,甚至低血压头晕(尤其从蹲起时)。
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